滚动新闻

藏族传统茶具

   日期:2018-04-06     来源:中国西藏    浏览:664    评论:0    
核心提示:据老人们讲,藏族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千多年。依据《汉藏史籍》的记载,藏族饮茶的历史始于吐蕃第37代赞普都松芒波结执政时期(公元676-704)。

用来打酥油茶的茶桶

用来打酥油的茶桶 (摄影:丹增曲培)

据老人们讲,藏族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千多年。依据《汉藏史籍》的记载,藏族饮茶的历史始于吐蕃第37代赞普都松芒波结执政时期(公元676-704)。到了唐德宗时期(公元780-805),藏族饮茶的习俗已经在贵族阶层中成为惯制,这点可以从《唐国史补》卷下中的记载看出。据记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蕃,闲暇在帐中煮茶,吐蕃赞普问他:“此为何物?”鲁公说:“解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说:“我此亦有”。命人摆出产于寿州、舒州,顾诸,荆门,昌明的许多种名茶,令常鲁公惊叹。这说明,唐德宗以前,藏人就开始饮茶,并且对于内地所产的各式名茶都有所尝试。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藏族人民发现,内地所产的大叶茶(粗茶)是最为适合在西藏这种高寒地带饮用的。它不但较其他茶品价格低廉,而且熬制出的茶汤味道浓郁,用它熬制的茶饮料是最符合藏族人口味,所以一直到现在,藏族所饮用的也以大叶茶为主。

茶之所以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普遍喜爱,这是由于在藏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中,肉类和奶制品丰富,而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可以帮助消化这类高蛋白质的食物。此外,茶可以补充高原地区缺乏的蔬菜所能提供的维生素。藏族社会流传着赞普都松芒波结饮茶治病的故事,藏族人非常看重茶叶的药物功效,这也是茶成为藏族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茶壶

茶壶

西藏所饮用的茶早期通过茶马古道由邻近的川、滇地区输入。到宋时,两处开通茶马互市,进行大量的茶马贸易。明时,朝廷提供优惠的朝贡政策,西藏大批的僧俗前往中原内地进贡,只为得到朝廷赏赐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自此,茶马互市失去实际意义。到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藏族人开始在西藏本土海拔1200-2000米的地方种植茶树。这些区域包括:察隅、米林、洛隆等地,其中洛隆地区因其良好的气候,不但茶的产量大而且质量好。由于藏族对于茶的需求量大,自己所产的茶可谓供不应求。

由于茶的稀缺,茶的现实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自身的实际价值,因而茶叶的用途被大大地扩大和提升了。比如实体的砖茶,被作为贡品奉给大喇嘛或寺院;在民间成为婚庆赠送的礼品和竞技比赛的奖品使用,甚至在日常交易中作为货币媒介使用。在宗教法事活动中,茶汤加工的酥油茶或清茶,作为供品供奉在一些护法神殿,敬神煨桑时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辅助品等。这使得茶在藏族人的生活中身价百倍。

精美的包银茶碗

精美的包银茶碗

当然茶的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饮品。作为饮品,藏族人所喝的茶也分几种,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酥油茶,这是一种将适量的茶汤、盐和酥油在酥油桶中搅拌均匀制作出的热饮。清茶就是放了适量盐的茶汤,一般是作为生津解乏的热饮带到田间地头。在牧区,牧人们将牛奶和适量的茶汤及盐搅拌,做出具有游牧地区特色的奶茶。受到近邻的印度、尼泊尔的饮食习惯影响,甜茶也成为藏族人民饮品的一类,尤其盛行于卫藏地区,而甜茶所用的茶叶是从尼泊尔进口的红茶。茶品的繁多和藏族人对于饮茶的讲究,使得藏族茶具种类也变得丰富多彩。

当地人家使用的茶具

当地人家使用的茶具

与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制茶和喝茶相关的传统茶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茶汤锅:藏族饮用的一般是熬茶,即将大叶茶放入汤锅与适量的冷水长时间的熬制,为了熬制出的茶汤更加浓郁,有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碱。而熬制茶汤的锅是一个家庭中比较重要的茶具之一,一般有铜制的和陶制的。在旧西藏,锅的质地没有特定的阶级属性,仅仅基于人们的财力。西藏博物馆所收藏的茶汤锅中十之八九是红铜打制的,由于红铜长期使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锈(藏语称为“亚”),所以藏族的工匠在制作红铜锅之后会将锡(藏语称为“呷雅”)溶化涂抹于器腹内,以避免产生铜锈。

盛茶汤罐:熬制出的茶汤盛放在茶汤罐内,以备打制清茶或酥油茶时使用。盛茶汤罐一般是陶制品为主,由于陶器具有极好的透气性能,用它盛放茶汤不宜腐坏或变质。当然,茶汤长期搁置还是会腐坏,这类茶汤也是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的,而是用来作为肥料浇灌家中的盆栽。

酥油桶:打酥油茶必备的器具,包括一个木制圆柱体和一柄顶端有圆饼状木拖的搅拌棒。木质圆柱体上一般有数道金属圈,它们既可以固定木桶,又可以作为酥油桶的装饰,因为金属环箍上一般都錾刻着各色纹饰。酥油茶就是将酥油、茶汤和盐在这个木桶中经过搅拌制作出来的。现在,所有通电的城镇民众开始使用电搅拌机制作酥油茶,但老人们还总是缅怀用老式酥油桶打制的酥油茶的味道,这可能与老人们对于传统器具的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有关吧!

茶壶和茶炉

茶壶和茶炉

茶壶:一般将打好的酥油茶、清茶或奶茶盛放在茶壶里,以便于盛入各自的茶杯中。茶壶的设计一般都是敞口,细颈,圆腹。这种茶壶不但容量大,而且细颈的设计可以减缓壶内茶的热量散失。由于藏族人喝茶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即会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不间断地饮用茶水,茶壶内的茶能够长时间的保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藏族家庭中茶壶和茶炉一般都是成套出现。

茶炉:为了使茶壶内的茶水长时间地保持一定的温度,茶炉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茶炉一般都是铜制的,当然也有陶质的。由于藏区大多数地区使用牛粪作为主要燃料,所以,茶炉的设计也是为了符合这个燃料特性而设计成圆腹的。现在人们普遍使用保温瓶作为茶壶,它的保暖性虽然可以达到需求,但长时间放在暖瓶内的茶水会变质,而传统的茶炉上的茶水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放置在茶炉上的茶壶的壶嘴可以使茶壶内的茶水与外界的空气有适当的对流,而盛放在热水瓶内的茶水处于几乎密闭的环境,所以更容易腐坏。

精美的茶具

精美的茶具

茶碗:藏族人嗜好喝茶,因为每天必喝,所以对天天捧在手心的茶碗尤为讲究。传统上,藏族喝茶所用的碗以木碗和瓷碗为主,没有金属茶碗。与茶碗有关的金属器具就属杯托和杯盖,它们是藏族饮茶时所使用的最为隆重的茶具配套设备。茶碗作为茶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们饮茶时的最主要用具,所以在此对藏族人民所使用的木碗和瓷碗作个简单的分类介绍。按其造型分类,茶碗可以分为:高足碗、平足碗。自吐蕃王朝时期就已经从中亚引进了高足碗这种器具造型,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旧西藏,高足碗仅限于在宗教仪式上使用,作为饮茶的器具也只能是活佛、喇嘛及寺院堪布等德高望重者使用。平足碗则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碗的造型。同时,藏族的茶碗还有性别区别,主要是根据茶碗的大小区分。此外,茶碗可以依据制作材质分为木碗和瓷碗,其中一般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有各自的木碗,所以藏族茶碗中,木碗的使用是最为频繁的。木碗的造型都是敞口,短座。其次是瓷碗,一般给客人奉茶都使用瓷碗。木碗(按照制作的木质材料、产地和工艺等,木碗也是要分等级的。咂雅木碗是碗中的上品,产于藏南地区。木质自身带有纹路,如果变形或塌陷会自行恢复,且其木质具有解毒功能。其次有冰泽,有纹路的冰玛木才用来制作木碗,且质地坚硬。堆拉颇,可能产自临近阿里的拉达克,兴池巴由于其木材是制作经书夹板的原材料,所以用它制作的木碗也就身价倍增了。搭粑、兴粑瓦、兴朵玛,此类木材在西藏全境极为普遍,且加工容易故所制作的木碗为次等品。虽然人们所使用的木碗有优劣,可是一旦使用,藏族人必十分珍视,细心呵护。随着茶叶,中原内地的瓷碗也来到了西藏,并因其靓丽的色彩、丰富的纹饰和易于清洗的特点受到藏族人民的青睐。物以稀为贵,当时,内地与西藏的交通极为不便,大量的瓷器在运输过程中破损,到达西藏时仅剩十之二三,故瓷器颇为贵重,达官显贵才有财力使用这些茶碗。寺院的僧侣阶层作为藏族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木碗。这与僧人出世、无欲的教义有关。但他们所使用的木碗,其造型与一般民众所使用的木碗有所区别。按规定,僧人使用的碗分措颇(木质)和隆瑟(铁质),隆瑟作为释迦牟尼苦行时所使用的饮食器具,在现在的藏传佛教寺院已晋升为宗教器具,以示对释迦牟尼的纪念。而措颇是藏传佛教寺院所有僧侣阶层日常生活的主要饮食器具,作为西藏著名的格鲁教派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的僧人们所使用的措颇造型也是各具特色。

 
标签: 藏族 传统茶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