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漳州八仙茶:昔日明星茶挖掘内涵重塑市场

   日期:2018-06-07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661    评论:0    
核心提示:新千年前后,由于无序扩种、品控失范、加工水平踟蹰不前、品牌推广不足,加之竞品辈出、消费迭代,八仙茶行情一路走低,产量随之跌入谷底。大片茶园被荔枝树、龙眼树取代。昔日明星茶逐渐沦为小众产品,市场局限于诏安、潮汕一带。

郑兆钦讲解八仙的发展史。

白洋乡茶农采摘八仙茶。

茶企员工正在制茶。

诏安斗山茶场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


核心提示

在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汀洋村北部,坐落着八座山峰,恰似八位仙人席地论道。八仙山之名由此而来。这里是诏安当家茶树品种——八仙茶的原产地,17棵母株便定植于山下的汀洋茶场。

鲜为人知的是,八仙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由其制成的乌龙茶因香高持久、耐冲泡、风味独特曾备受市场青睐。

新千年前后,由于无序扩种、品控失范、加工水平踟蹰不前、品牌推广不足,加之竞品辈出、消费迭代,八仙茶行情一路走低,产量随之跌入谷底。大片茶园被荔枝树、龙眼树取代。昔日明星茶逐渐沦为小众产品,市场局限于诏安、潮汕一带。

而今,当地有意重新挖掘八仙茶文化内涵与产业价值,重塑其市场影响力。本期助村追溯八仙茶的历史沉浮,及其产业复兴实践。

八仙山下育八仙茶

6月8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将在东南花都花博园开幕,其间将配套举办诏安春季八仙茶茶王赛。作为诏安茶王赛的常客,45岁的诏安茶农钟平泉曾蝉联多届茶王。

钟平泉的另一个身份,是17株八仙茶母株的守护人。他经营的汀源八仙茶厂毗邻八仙山下的母株茶树园。2009年,这里被确定为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其背后则是一段长达30年的茶树新品种选育故事。

1962年,20岁的福州人郑兆钦,从原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大专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诏安县秀篆茶叶站工作。“诏安气候温暖湿润,山峦起伏,雾岗常生,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宜茶区。”郑兆钦查阅文献发现,当地涉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500多年前明朝年间,但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基本都是本地茶籽播种的菜茶、小叶乌龙等”。

郑兆钦想,能否因地制宜地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优茶树品种,改变彼时诏安茶业原始粗放的局面。

1965年春天,在茶园普查过程中,郑兆钦一行来到秀篆镇老茶区。这里与广东饶平西岩山、潮州凤凰山毗邻,种质资源丰富,声名远播的西岩茶、凤凰水仙便来自这一区域。在秀篆镇寨坪村的凹背金高山茶园里,郑兆钦偶然发现了一处近乎失管的小茶山。“这些早芽茶树与周边茶树有着明显区别,能否从中筛选出优良单株,再通过短穗扦插繁殖,培育出优质新品种呢?”当即,郑兆钦将20株原生茶树移植回秀篆茶站内的品种园中。

而后,便是年复一年的单株筛选、形状观察比对、单株采制乌龙茶。“以往我国推广种植的乌龙茶品种都是历史传统遗留下良种,而八仙茶选育,则是采用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做法,筛选出早芽、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异品种。”郑兆钦说,1968年,技术人员从优良单株上剪取20个短穗,并于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内进行扦插育苗,最终成活17株。这便是保留至今的八仙茶母株。

一度成为茶市新宠

八仙茶的品种特性很快获得了官方认可。1986年由福建省农业厅牵头召开的“八仙茶现场鉴定会”上,专家组做出了这样的鉴定:“萌芽早,生育期长,育芽力强,结实率低,速生成因快,产量高;制成的乌龙茶香高持久、滋味浓强而耐泡,初泡略带苦涩,但有回甘。”这场鉴定会后,诏安八仙茶获得了福建省良种茶树认定。8年后的1994年,经由原国家农业部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八仙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选育并由国家审定批准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带着光环问世的八仙茶,一时间成为茶市新宠。

“由于八仙茶滋味浓厚、回味甘爽,坊间戏称其为‘鸦片茶’,老茶客们喝惯了八仙茶,别的茶便食之无味,养成了‘八仙肚’。同时,因为八仙茶适配性强,可在其他茶叶中掺入提香,又有了‘味精茶’的说法。”钟平泉说,由于地缘接近,加之口味偏好,八仙茶首先在与诏安临近的广东潮汕地区打开市场,“我们带着毛茶去当地茶叶批发市场销售,茶商们纷纷引颈以待,每公斤毛茶最高可达收购价40元,不消半日便销售一空,连住宿都不用。当时安溪铁观音每公斤收购价不超过10元。”

钟平泉所在的汀洋村是全县最早的八仙茶专业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全村种植规模过千亩,年收入数百万元。”钟平泉说。

来自漳州茶厂的数据显示,截至1998年,诏安县累计种植八仙茶 2.8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6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八仙茶产业一度走出原产地,在福建闽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广泛种植,是当时乌龙茶当家品种。

褪去光环风光不再

好行情并未持续太久。

1997年,钟平泉险些关停了自家茶厂,并将5亩自有茶园改种龙眼树与荔枝树。“当时,每公斤春茶茶青收购价约0.4元,还不够支付采茶人工费用。”钟平泉说,这一年汀洋村的茶农从100多户锐减至10多户,砍茶树改种果树成为村里的新潮流。当时,荔枝每公斤收购价超过10元。

“如今在漳州市区的茶叶批发市场,甚至找不到一家经营八仙茶的商户。八仙茶50%在本地销售,50%以毛茶销往广东做大路货。”钟泉平还记得,几年前考察市场时,询问茶叶经销者是否听说过八仙茶,对方回复“是用来泡脚的吗?”,这让他感到心痛。

八仙茶市场走下坡路的同时,安溪铁观音正在崛起。“当时,从台湾引进的制茶工艺开始流行,清香型铁观音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八仙茶天然略带苦涩,若泡茶方法不当,浸泡时间过长,苦味更浓,难以迎合新的消费偏好。”诏安县茶叶协会会长胡伟义说。

而在漳州茶厂副厂长林瑞祥看来,八仙茶产业日渐式微,更多源自内因。“早期有利可图,有些农民甚至在不适宜种茶的田地都栽上了八仙茶,甚至农药催芽,白洋乡的茶园一度发展到8000亩之多。”林瑞祥说,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茶叶品质急转直下。

对此,30岁的诏安人钟林波感同身受。几年前,怀揣着再造乡土的愿景,钟林波从厦门回到诏安老家创业。在考察本土八仙茶采制工艺时,他发现生产流程标准面临失范。“八仙茶适制乌龙茶,采制加工以闽南乌龙茶制法为主,结合闽北乌龙茶制法要点,有它独特的初制工艺要求。”钟林波以摇青环节为例,“一般进行四次,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并且要分傍晚、晚间、清晨等多个时段分别进行,以保证发酵程度。但不少八仙茶粗制厂只进行一到两次摇青,茶叶品质深受影响。”

产业形态原始粗放,还体现在加工环节。“八仙茶品种略带苦涩,需要在加工中加以改进,但茶农对科技投入认识不足,众多茶叶厂家的加工机械陈旧,造成制优率不高。”2007年林瑞祥在调研时发现,全县有茶厂211家,其中206家都是初制厂,“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唯一的机器就是一台茶叶烘干机,以生产毛茶为主”。

挖掘内涵重塑市场

去年,一份《诏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首先让钟平泉看到了信心。这份干货提出,至2020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覆盖新茶园建设、现代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更新茶叶加工设备、品牌营销建设等环节。

“眼下,八仙毛茶平均收购价在每公斤40元以上,精制茶则超过400元。”作为当地茶业新政的积极响应者,钟平泉正谋求从粗制茶向精制茶转型,他也发现八仙茶产业的局面正重新被打开。“去年到今年,全县八仙茶种植规模增量近5000亩。”

作为返乡青年,钟林波则希望能够深度挖掘八仙茶的文化内涵。

2016年4月,他在线发起了“诏安八仙茶文化体验馆众筹项目”。在宣传文案中,钟林波写道:“为了在推土机前守住最后的17棵古茶树,我回到故乡,让最宝贵的工艺重新被所有人知道。”去年3月,钟林波在八仙茶的发源地——八仙山脚下,重建了一座八仙茶坊,并配套品茶区与茶文化空间,他希望能够借此让八仙茶古法的文化故事与传统制茶工艺,获得更多关注。

钟林波还希望能够导入更多农业新思维,在传统闽南乌龙茶的基础上,探索八仙茶的更多产品形态。将八仙茶与柚子、金橘等结合的果茶,是其主打产品。而与陕西西安茶品牌“天虹缘”联合开发的“遇见”系列八仙茶,也已上市。钟林波希望通过植入文创元素,让八仙茶成为打入年轻人市场的“网红茶”。无独有偶,诏安龙头茶企福建硒来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借助富硒概念,打造出了富硒八仙红茶、富硒八仙白茶等单品。

诏安县农业局主任科员吴溪生,则主张开发八仙茶茶旅业态。眼下,占地400余亩的八仙山生态旅游项目已破土动工。“我们将着力打造集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融富硒康复、养生修禅以及茶园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八仙茶科技文化示范园。”吴溪生说,除了茶园这一核心元素,该项目还将串联起周边旅游资源,譬如八闽独一无二的亭阁式寺庙“迴澜亭”、独具民族特色建筑风貌的土楼群、汀厝寨瓦厝、钟氏宗祠等古村落建筑群,“我们将采取‘企业+产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让本地农户通过入股分享茶旅经济红利”。

八仙茶业者同时呼唤能够尽早建立行业标准。据悉,诏安八仙茶行业标准已于去年年底通过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将于近期正式发布施行。


 
标签: 八仙茶 市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