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我在这岸泡着茶

   日期:2018-06-08     来源:旺报    作者:徐熠    浏览:640    评论:0    
核心提示:把一茶匙巖茶投入紫砂壶中,正沸腾的山泉水缓缓倒入,小巧的紫砂壶开始酝酿茶香。茶滤、茶杯、茶海都已就绪,当然还有休閒时刻的三五宾客。

把一匙巖茶投入紫砂壶中,正沸腾的山泉水缓缓倒入,小巧的紫砂壶开始酝酿茶香。茶滤、茶杯、茶海都已就绪,当然还有休閒时刻的三五宾客。金黄而微红的茶汤倾倒入小巧的茶杯,闻香、尝味、细品,微甘的、细腻的、柔滑的味觉总有办法给我带来小确幸,而这样的茶香在我十几年的生命中悄无声息却也绵绵不绝,茶香里成长的我真是幸运极了。

我也有幸领略过台湾乌龙茶的风采,那种滋味亦是难忘。同为乌龙茶的门类,青心乌龙显现出一股似与武夷巖茶同源的茶香。这样甘甜的、温柔的气息安抚着我的感官,在一阵与巖茶相似的享受过后,我再细品,是像雨后茉莉花般的春天的芳香,它好像更轻盈、更敏感而多思,有别于武夷巖茶的浓郁。这第一杯茶彷佛一个少女在春季的愁绪,像戴望舒的丁香姑娘,而后的第二杯、第三杯却开始了一段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不知包含了多少欣喜与离愁。

自17世纪清政府统一台湾以来,东南沿海的祖先们移民澎湖湾边的沃土,亦带去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树叶。据《台湾通史》记载,在嘉庆年间,茶树由武夷山引种至台湾。在一盏茶中,茶同根、艺同源的情谊自是常在,而一百年来外强侵略、两岸分离的风雨亦是蕴藏其中。谈及歷史与政治,总不是台湾乌龙茶中少女般的轻盈,但我想两岸在不同风土下文化的开枝散叶却是奇妙又可爱的。像一百年来,同源的品茶文化在不同的土壤上孕育不一样的工艺、风情与思考。不同水土的培养、不同器皿的改良、不同地域的人文性格,台湾注定会酿造一番特别的风情,无论是为人处世、教育文化、生活细节都因它独特的经歷而变化着,这也是两岸对对方文化好奇的缘由吧。

两岸的乌龙茶儘管不同,但都同样美好,除了各有喜好的偏爱,这同源的茶文化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台湾茶人讚赏福建原土茶香的自然浓郁,福建茶人惊叹于台湾乌龙的清新别致,欣赏到不同文化的奇异,宣扬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就已经是幸事一件。若把文化差异强加歧视与政治观点,总觉得辜负了这曼妙茶香与同源的难能可贵。

对于文化多样性这个词,我好难想到一个负面的词语以成为抵制它的理由。它承载了好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愿望,我好奇高雄的六合夜市,想去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富春山居图》,我想听听柔软的闽南话,也想在小吃街上大快朵颐。能欣赏多样文化是多么多么重要的生活理由啊,将政治立场与文化享受分离开感受也是多么轻盈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姿态呢。

开心的是,大家好像都在支持着交流两岸文化的乐事,比如越来越来的两岸高校交流项目、去年在武夷山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我们在不同的文化特色中找到相似的亲昵,在相似的文化中推敲着一草一木的不同。或许有台湾茶人在武夷巖茶中看到那绵长的源头,也有老人被触发岁月的感知,一盏茶或许也能承载无数两岸微小个体的复杂情感。文化或许是我们情感的承载、归属,我们的无数故事,像培育茶树的风雨、阳光,成就了文化的特别,而我们也常能在文化的结果中追根溯源,也能找到私人的情感故事呢。自然,故事也是没有对错了吧。

我们自然希望有一日的两岸统一,但无论在最后两岸的政治关系会不会如我们的预期,我都会一直愿意温暖而谦虚地和去对台湾文化满怀好奇与期待,我都愿意再去品一品台湾的乌龙茶,去和茶里的少女会会面。希望我也老去的时候,在茶杯里的一湾茶香,在星星点点的茶叶碎,看到故乡的巖茶,也看到对岸的你们,有一段自己的情绪,放在这一杯茶里了。

我在这岸泡着茶,偶尔出神,还不时自言自语,而对岸有个你也正这样吧。

 
标签: 泡茶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