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走,吃茶去

   日期:2019-02-07     来源:南京日报    浏览:742    评论:0    
核心提示: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对茶怀有特殊的感情,也特别喜欢“走,吃茶去”这句既朴实又深奥的话。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对怀有特殊的感情,也特别喜欢“走,吃茶去”这句既朴实又深奥的话。

在我看来,对茶的特殊感情,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嗜茶如命。这种说法自然过于夸张,但若一日不喝茶的确难受得要命,失魂落魄似的。我还有个与大多数人有些不同的习惯,除了白天喝茶外,每晚睡前还要喝一杯绿茶,方可安然入睡。其实从保健的角度讲,睡前喝茶似乎对身体不利,至少我太太一直这样认为。无奈,多年习惯已是很难戒了。

另一方面所指,我曾经贩卖过茶叶。1991年夏天,按照父亲的规划,我和三姨夫一起去陌生的浙江临安山区,摸索着跑了几个乡镇,比较鉴别后从一茶农联合供销社收购了一大批散装炒青,然后运回家分拣包装。我们先将茶叶均匀地铺散在天井的塑料布上晾晒,防止发霉,当然也不能暴晒,翻身几次后,将品质好一点的用网筛筛选出来,去掉屑屑,再经过称重、装袋、封口等工序,一袋袋靓丽的半斤袋装茶叶,像新鲜出炉的烧饼一个一个出炉了。

本来计划好了,一大部分托售到县城的工厂,一小部分放在镇上的小商店代售。哪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席卷而来,既淹没了我们的家园,也冲走了我们的生意梦。城里的工厂也都全部停产抗灾,原打算买些茶叶发放夏季福利的工厂订单一下子全作废了,父亲对此表示了莫大的理解,“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给人家添乱、增加额外的负担”。而小商店的代销,也无多大起色。那么多茶叶没了去路,安静地躺在令人忧伤的夏日里。我们只好将一部分走街串巷亏本大甩卖,一部分赠送亲友,余下的只能自我消化了。记得我成天就喝茶解闷,仰望星空,思考未来。此后,我酷爱绿茶大概与此相关吧。

其实,我喝茶不太讲究,一只茶杯,或陶瓷,或紫砂,或玻璃,均可,抓一小撮茶叶,开水一冲即可,纯粹快餐的模式。我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捣鼓泡茶的工具和程序,自然少了些闲情逸致,少了点文人雅趣,可谓实用有余,审美不足。喝茶几十年却没能喝出文化来,喝出品位来,想来也是件憾事,尽管我也曾对茶文化做过一些钻研。

记得当年秋季,我怀着对茶叶的特殊感情前往扬州上大学,后来我研读了包括陆羽《茶经》在内的大量史料,专门写过几篇关于茶文化的文章,并发表在校刊上。我将对茶叶生意失败的遗憾转化为对茶文化的关注。我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精心泡上一壶好茶,坐在午后的阳光里,品品茶,翻翻书,或打盹,或冥思,一身轻松,两袖清风,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

俗话说禅茶一味,多么神秘的境界;煮茶论道,多么儒雅的享受。其实这种品茶冥思、悠闲自得的日子是不可多得的,随着求学、就业、成家、育子、工作、人情世故等等,为了生活,脚步却慢不下来,又怎能有闲情逸致享受午后的阳光、品一顿功夫茶呢?倒是经常需要加班,或者夜深人静时,写点属于自已的文字,随随便便泡上一杯茶,解渴、提神罢了。此也足矣!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是一时兴起,哪谙得什么茶文化的真谛。

至于茶文化的真谛,我认为“吃茶去”三个字足以涵盖。此乃赵州柏林禅寺的老和尚从谂禅师所云,被后人反复提及。此茶非此茶,此茶亦是此茶。欲知茶味,唯有躬而尝之,方知它是绿茶还是红茶,是毛峰还是龙井,是大红袍还是祁门红,是冷的还是热的。其核心理念是:学习不是一个知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佛法,推及其他认知悟道莫不是如此。

文人最讲究喝茶。真正的文人,那不叫喝茶,俗了,叫品茗,一下子格调上来了。三两好友相约吃茶去,不是知己,也是挚友。“吃茶去”本是一种待人之道,且是君子之间的神交。“吃茶去”也反映了一种自我修炼,片文尺牍常有人引用禅师如何云,茶叙闲聊常有人提及名人怎样说,可是我们自已呢?没有自我,不如吃茶去!当然,要解时下浮躁之气,也得多多“吃茶去”。“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我们更需要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观照自已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修行提高。

走,吃茶去。只有亲历亲为、亲自感受,方有所顿悟、有所明了、有所坦然。有时,物质的、精神的,过往的、当下的,似乎一直纠缠不清。

三姨夫虽然离世已经有十大几年了,但我的脑海时常浮现我们去临安贩卖茶叶的情景。逝者如斯夫,唯一不变的是我喝茶的习惯。
 
标签: 吃茶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