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小罐茶 大师作”被调侃,“冤”不“冤”?

   日期:2019-01-23     来源:茶周刊    浏览:1624    评论:0    
核心提示:一切关于小罐茶的争论,都是源自宣传海报上“小罐茶 大师作”的品牌标语,给消费者造成“所有产品均为大师亲手制作”的误解。​

一切关于小罐的争论,都是源自宣传海报上“小罐茶 大师作”的品牌标语,给消费者造成“所有产品均为大师亲手制作”的误解。

1月15日,一张名为“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的图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图片显示:2018年底,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对外公布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于是网友算了一笔账:8位大师平均一年产值2.5亿元,小罐茶标价80克500元,即平均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叶,而顶尖的炒茶师傅一天最多炒40斤鲜叶。


    该图一出,引起网友无数吐槽,说“炒这么多茶,大师们累坏了”,让小罐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单。不仅大众网友热议,该事件也成为了茶界议论的焦点,各媒体、茶人纷纷对小罐茶进行了多角度解读。1月17日早,小罐茶官方微博发布了“致所有关心小罐茶的朋友”声明。《茶周刊》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小罐茶副总裁徐海玉等相关负责人,并针对声明中提到的问题及网上热议的内容进行了独家采访。  

    手工制造还是工业制造? 

    小罐茶副总裁徐海玉向《茶周刊》记者解释了相关疑问。徐海玉说:“小罐茶并未对外宣传过凡是小罐茶产品都是大师手工制茶。”小罐茶一直倡导工业化生产,2018年初投入巨资建立黄山智能工厂;2018年底与西门子达成茶叶生产“智能化”建设的战略合作,这些付出,皆为把茶叶从过去农业化的状态、半工业化的状态推向工业4.0的状态。在这点上,网络上传播的“大师亲手制作”说法完全站在了小罐茶的对立面,与小罐茶的理念相悖。

    此外,小罐茶在对外的宣推海报中都明确标注了“8位制茶大师作品”,每一位大师都是“首席产品经理”,他们从鲜叶采摘开始,深入参与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罐都是按照大师的技艺来完成。茶叶的生产与加工是复杂的,每一步都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六大茶类各有其核心工艺,并非简单的“手工炒制”而能完成。

    大师制作还是大师作品?

    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告诉记者:“我们一直认为,小罐茶是能体现大师本人的作品,并非网友认为的是大师亲手制作的茶,如果强调亲手制作,广告语可能会考虑用‘做’字来诠释。”

    如何定义大师作品?大师是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也是生产过程和品质的把控者。大师用自己的制茶工艺和常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为小罐茶产品品质做全过程的跟踪及把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

    徐海玉表示,首先是原料采摘,大师会提出标准要求,例如采摘嫩度、品种等标准要求,保证茶叶原料的高品质;其次是生产工艺,大师提出工艺参数要求,例如杀青温度、时间、发酵条件、焙火要求等,与小罐茶技术人员共同把控生产流程;最后是成品审评,产品加工后,大师和小罐茶审评人员参与茶叶的品质审评,只有符合小罐茶品质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价格虚高还是产品所需?

    众所周知,衡量一杯好茶,有诸多因素。除了大师的制作技术外,还需要考虑到茶叶是否在核心产区、原料级别等因素。徐海玉介绍,小罐茶大部分茶采用单芽制作,产地优越、原料品级高、产量稀少,叶和芽的鲜叶成本相差5至10倍。此外,茶叶早采三天晚采三天,价格也有可能相差甚远。小罐茶一直把茶叶的“安全”放在首位,一杯好茶需要从茶园检测、鲜叶检测、原料检测、成品检测等多方面考量,这都为大师的制作提供了必要保障。

    大师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大师的技艺上。从原料采摘、加工工艺的控制到产品品质的把控,“技艺”是大师最核心的价值。大师不用“手工炒制”,而是通过现代化设备最大程度地将“技艺”发挥出来,保证制茶工艺的稳定,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小罐茶严格坚守品质标准、理化标准、洁净标准、安全标准等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标签: 小罐茶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