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警惕普洱茶市场“炒作风潮”死灰复燃

   日期:2018-04-21     来源:都市时报    浏览:439    评论:0    
核心提示:4月19日,2018春茶周发布会组委会首次发布了云南省60个热门山头的春茶价格指数。相对于2017年的价格,除部分产量低的山头价格上涨超过30%外,其它大部分山头上涨15%左右。

4月19日,2018春周发布会组委会首次发布了云南省60个热门山头的春茶价格指数。相对于2017年的价格,除部分产量低的山头价格上涨超过30%外,其它大部分山头上涨15%左右。而引领市场风向标的老班章古树茶已经被冰岛取而代之,冰岛老寨老树毛茶报价更是达到了4.2万元/公斤,据说这还是客商进山的抢购价。普洱茶市场在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低迷之后,市场回暖甚至变火当然是好事,但炒作虚高甚至炒风四起就值得警惕了。

在很多茶友看来,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越陈越醇”的特点赋予了它既可饮用又可收藏的双重属性。然而,很多人却对普洱茶的投资价值存在一定的误解。

十余年间,普洱茶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2005年3月,后来改称普洱市的思茅市,发起“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茶商们披蓑戴笠、牵马驮垛,扮成马锅头,牵着120匹骡马驮着6吨优质普洱茶,沿着旧时马帮进京的路线一路北上,当年10月抵达北京,轰动全国。普洱茶声名大振,价格由此走高。2007年3月,“大益7542”从2006年的4000多元/件很快升至22000元/件,甚至一日三次提价,买者如过江之鲫。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下半年,大崩盘开始,普洱茶毛茶价格从2007年4月的每吨6万多元跌到2008年的1万多元。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雪崩”式滑落,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蒸发超过150亿元。

2007年的普洱茶崩盘,使得无数从业者损失惨重。这是市场极度混乱的恶果,却也从另一个层面促成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使得市场激浊扬清,由混乱向秩序化迈进,挤干泡沫后于2013年开始筑底回升。但是,山头茶的炒作之风又起,动辄上万元的山头茶,让“每一片茶叶背后都能嗅到黄金的味道”。

伴随着山头概念的热炒,知名寨子与非知名寨子的茶价迅速拉开差距。班章、冰岛等“顶级”山头的毛茶收购价每公斤能达到三四万元,没有名气的寨子却仍在每公斤几十元的价位徘徊。

2013年以来,以山头、古树等概念为主导的普洱茶炒作潮逐步达到顶峰,原料价创历史高位,但当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状况时,距山头茶的穷途末路也就为时不远了。在许多茶人看来,山头概念的盛行有害无益,人为炒作不仅推高了原料价格,也直接导致掺杂造假之风愈演愈烈,所谓“纯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老实做茶的品牌厂商和不明就里的消费者都深受其害,最终只能让整个市场行情的骤然降温来埋单。

纵观两次市场炒作形成的价格曲线不难发现,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重建远远不够,市场环节仍然有待于“壮士断腕”的重拳整治,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和巨大的“染缸效应”。近年来,随着茶价持续回暖,一些茶商制造各种噱头炒作,动辄叫价一公斤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贴个标签就身价倍增、“讲个故事”就敢卖“天价”……这显然是一种不诚信经营行为,直接伤害的固然是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但背后侵蚀的却是普洱茶价值64.10亿元的品牌形象。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对一些市场经营者的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净化市场风气,营造良好的茶市场发展氛围;其次,也需要有关方面尽早对茶叶的生产出台相对明确的标准,并加快茶叶产地溯源的落地,铲除“天价茶叶”虚假违规经营的土壤。 

去年,云南省提出了“千亿云茶”的宏伟蓝图。一杯小小的普洱茶,既寄托了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雄心,又关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扶贫乃至乡村振兴计划。“千亿云茶”唯有靠无数杯扎扎实实飘香的好茶来实现,最终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和市场认可的信心。

 
标签: 普洱茶 炒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