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山东青岛:小作坊园区化 茶叶合格率升至100%

   日期:2018-05-12     来源:半岛网-    浏览:278    评论:0    
核心提示:正值春茶上市时节,面对市面上各种茶叶,如何判定其是否有农残是消费者们关注和关心的。但对产自西海岸新区琅琊海青镇茶叶特色加工基地的茶叶,却没必要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在农残检测方面,其合格率已经达到100%

徐效光厂的工人正在摊晾鲜叶。

正值春茶上市时节,面对市面上各种茶叶,如何判定其是否有农残是消费者们关注和关心的。但对产自西海岸新区琅琊海青镇茶叶特色加工基地的茶叶,却没必要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在农残检测方面,其合格率已经达到100%,“在建设特色加工基地之前,茶叶小作坊生产规范不一,2014年时合格率仅70%,进行园区化建设后,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都进行了统一规范,2017年合格率达到100%。”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调研员陈利敏表示,目前全市已有9家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今年计划再验收4~5家。” 

食品小作坊遍布城乡、体大量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由于其“小而散”、“多而乱”、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瓶颈。可以说,“小作坊”关系“大民生”。2014年,市食药监局开始探索食品小作坊规范监管工作,在省、市人大均未出台相关条例的情况下,全市305家小作坊产品抽检合格率仅为72%,其中微生物超标占不合格总数的60%,主要是由于小作坊生产条件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生熟交叉污染以及后续贮存运输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小作坊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从业人员素质尚需增强;另外还存在一些小作坊茶叶产品农残超标、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等问题。可以说,食品小作坊无论从生产经营还是内部管理上都亟待规范监管。 

2015年,青岛市探索开展小作坊园区化集中管理模式,2016年11月,全市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已全面展开。园区(基地)建设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改变脏乱环境,加强品类构建,转变发展方式,在保留传统特的基础上提升行业技术和设备设施水平,实现了食品小作坊由分散向集中、由个体向群体、由简单向系统快速集聚,实现了规范化、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发展,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加快向规范化企业过渡转型。 

据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调研员陈利敏介绍,今年,青岛首批9家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产业园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已经通过审核验收。其中,青岛城阳笑天食品小作坊综合加工园区、青岛流亭满亭豆制品集中加工园区和青岛西海岸天成华雨食品小作坊综合加工园区等3个园区被认定为青岛首批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产业园。青岛西海岸琅琊海青茶加工基地、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馒头加工基地、青岛莱西院上烤鸡特色加工基地等6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特色食品加工基地。“今年计划再验收4~5家特色食品园区(基地)。” 

探访:茶叶上市前,得过三级检测 

茶叶上市前,会经过三级检测确保安全质量。

“叶片厚,耐冲泡,小米汤,豌豆香”。凡是品尝过海青茶的人,无不对其独特的口感和特质念念不忘。5月10日,记者来到青岛西海岸琅琊海青茶加工基地,探访海青茶是如何从源头上保障安全和品质的。 

“2016年,我们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茶叶全自动生产线及茶叶检测实验室。”琅琊海青茶发展有限公司副总郭章香介绍道,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鲜茶叶进,包装成品出”的功能,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中间的摊晾、杀青等过程都不需要人力参与,更加清洁、高效。但在当天,全自动生产线并没有工作,因为“现在鲜叶的量还比较少,所以还是人工炒制居多。一般达到100公斤鲜叶的炒制,才能启用全自动生产线。” 

不过,就算是人工炒制,也能保证“每盒茶叶质量可从源头追溯”。“茶叶上市要经过三级监测,农户自检、茶叶检测实验室检测及食药监部门的抽检。”海青镇食药所所长李守辉表示。其中,自检和抽检方向主要是进行农残方面的检测,而茶叶检测实验室不光是检测农残,还要检测营养成分,“保证茶叶的安全和品质。”郭章香表示。记者探访发现,实验室包括前处理室、高温室、气质联用仪室等13个功能室,“除了检测53项农残、重金属指标外,还能检测茶多酚、氨基酸等4项营养成分指标。”以确保茶叶的最优品质。不光检测茶叶,实验室还会检测种植茶叶的土壤,“为了指导茶园的用肥,以达到种植土壤的元素均衡。”郭章香表示。 

茶园的种植土壤也要进行检测。

据陈利敏介绍,多层级检测带来的成效是立竿见影的,“2014年时,海青镇茶叶检测,在农残及重金属指标方面合格率仅70%,2017年合格率就达到了100%。” 

小作坊备案后,心里底气足 

据李守辉介绍,青岛西海岸琅琊海青茶加工基地现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获得生产许可证加工企业11家,已登记茶叶加工小作坊26家。这些小作坊中,就包括徐效光的茶厂。“我这茶厂是2012年开办的。”徐效光告诉记者,他共有40亩茶园,每年能炒六七千斤茶。但说到自家的茶叶生产,他坦言前几年自己非常没有底气,“因为没有证,老怕被查,干起活来就有点提心吊胆的。”2016年,他的茶厂进行了食品小作坊的登记备案,有了统一的生产和检测规范,他心里越来越敞亮,“合法了嘛,就按照规范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越干越正规。” 

李守辉告诉记者,在没备案之前,小作坊生产都是各干各的,没有统一规范,茶叶品质也是良莠不齐,不光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也不利于品牌建设,“小作坊备案登记,我们会对其生产环境、设备等进行检查规范,还有人员健康证、培训证等,都得有。”这些都合格了,才能进行登记备案。据悉,海青茶加工基地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建立统一生产原料食品添加剂采购、生产工艺过程、食品出厂检验台帐和产品销售和关键控制点的“四环一链”信息化记录台账(含“一票通”),实现产品可追溯。同时,设计印制了统一的食品散装标签和简易包装的标签模板,鼓励产品预包装销售,使用“一票通”票据,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进行包装的,还应在包装上标明小作坊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食品成分或者配料,食品企业、小作坊对外销售时,同时填写“一票通”销货凭证,存档备案。 

据介绍,目前青岛登记备案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010家,主要有馒头糕点、豆制品、熟肉制品、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薯类、蛋类等大众食品和特色传统食品。管理规范带来的成果直接体现在食安抽检的合格率上,2017年,青岛食品小作坊专项抽检共抽检产品659批次,覆盖了19个食品品类,合格率达到92.9%,同比增长2.8%,实现了四年连续增长。 

产值由2.2亿元提高到3亿元 

青岛西海岸琅琊海青茶加工基地构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家庭经营向法人经营和企业经营转变,推动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据悉,目前鲜叶的收益在由过去亩均5000元到现在亩均1.2万元的基础上,还将有大的提升。茶叶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方面,2017年新增茶园面积3000亩,新增茶企、茶叶合作社30余家,干茶产量达到260万斤,比2016年增加30万斤,产值由2.2亿元提高到3亿元。产业大发展带动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6亿元,户均增收1.2万元。 

目前,基地规划建设了北茶特色产业园,集聚茶加工、茶包装、茶机械,开发茶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同时,用好黄发集团龙头带动效应,争创山东省首家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另外,基地还将加大茶叶科研开发力度,与茶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北茶文化交流培训中心,致力打造北茶标准化体系,形成瑯琊海青茶品牌优势,占领北茶科研、市场制高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